叫小孩睡覺好難?8個讓他們期待睡覺的方法
育兒專家王宏哲曾在他的臉書寫下這段話:「小孩9點不睡,媽媽胃酸高;10點不睡,媽媽血壓高;11點還不睡,媽媽腦壓高」,很有趣卻也指出家長們育兒時無法避免的難題「讓小孩睡覺」,爸媽們先別急著生氣,其實孩子遲遲不願入睡是有原因的。
小孩不睡覺的原因是...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每個兒童白天至少要運動1個小時,若孩子白天活動量不足,把精力延續到晚上當然不想睡覺;再來是沒有獲得充足的日曬,研究發現,曬太陽能夠增加腦部裡的血清素,而血清素會轉換成褪黑激素,並且有助於穩定情緒、心神喔!最後很重要的原因是「安全感」,對孩子來說睡眠不只是睡眠,更是一種情緒上的轉折,因為進入睡眠時間,就會與父母分離很長一段時間,加上小孩的認知能力不足,他們還無法理解閉上眼睛之後爸媽會跑去哪裡,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安全感,導致他們不敢入睡。
讓孩子帶著安心、愉快的心情進入夢鄉,是為人父母的成就感之一,對吧!幫助小孩期待睡覺,你可以這樣做!
8招讓孩子順利入睡
1.訂定一套睡前儀式
每天在同一時間利用親子共讀、親子按摩、洗澡...等事情讓孩子了解睡覺的時間到了,甚至可以有一些「勞動工作」,例如:幫忙鋪被子、把摺好的衣服收進衣櫃...等本體覺活動,讓孩子靜下來更有助於睡眠喔!
另外建議睡前的親子共讀,孩子越小開始執行越好,而家長說故事或是使用說故事機,選擇溫和的故事內容並且避免讓小孩不停回答問題的內容,另外音量降低,更能夠幫助小朋友入睡。
2.固定時間起床和就寢
不論是上學日還是假日,每天固定一個起床和入睡的時間,就算提前或延後盡量都不要誤差超過1個小時,讓孩子的生理時鐘保持規律,因此時間一到小朋友的身體很難允許他們繼續清醒。
3.白天足夠活動量
孩子上幼兒園後,功課量和活動量逐漸成反比,甚至有研究指出50%的國小女生運動量沒有達到標準,因此建議家長在孩子放學後,帶著他們一起去跑跑跳跳30分鐘,像是玩鬼抓人、傳接球...等,還能幫助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喔!
4.減少臥室噪音和光線
房間裡的光線太亮或聲音太吵都會導致孩子不容易入睡,另外,幼兒比成人對藍光更敏感,因此建議睡前1小時不要看電視、電腦、玩手機,避免藍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。
延伸閱讀:數位時代恐造成低智商兒童 你還讓孩子經常看手機嗎?
5.不要一直回應孩子
孩子不想睡覺時,總是有千奇百怪的要求和問題,家長在確認他們並不是真正有需求並且安全的情況下,不要馬上回應或是淡定的說:「我就在你旁邊,現在是睡覺時間了」,給予小朋友安全感,同時幫助他們學習自己入睡。
6.減少午睡的時間
依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推薦的睡眠時間,學齡前兒童(3-5歲)為10-13小時、國小學童(6-13歲)為9-11小時、青少年(14-17歲)則為8-10小時,午休時間依需求做調整,避免白天睡太飽、晚上睡不著的問題。
7.睡前不要餓肚子、吃太飽
要讓小孩睡得好,「吃」也很重要喔!睡前太餓或太飽,都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而難入睡。建議每日三餐定時定量,若孩子睡前真的很餓,可以讓他們吃一些小餅乾或喝杯熱牛奶,但是別讓孩子吃甜食、喝茶或咖啡...等食物喔!
8.給予足夠的安全感
剛剛我們提到,缺乏安全感是孩子遲遲不願入睡的主要原因,這時候建議父母可以在孩子洗完澡後,睡前用乳液搭配按摩幫助他們放鬆,或是撫摸、輕拍後背,因為觸感是孩子出生時發展最為全面的知覺,透過肌膚接觸孩子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,並讓大腦平靜下來、準備入睡。
不論家長們使用那個方式哄小孩睡覺,都應該暫時放下手邊的事情,專心的和小朋友互動,因為當孩子感受到被重視、有安全感,就比較容易安穩的入睡囉!